中长期规划
郑州瓷源博物馆
中长期发展规划
本文旨在为本馆未来五年的发展制定规划,我馆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:
1、完善博物馆展厅内藏品主题特色布展、展览环境安保措施;
2、晋级国家二级博物馆、一级博物馆、国家级科普示范基地
3、逐年增加博物馆文化活动数量、游客参与度、馆内图书信息资料数量;
4、扩大博物馆的宣传传统文化、服务社会影响力;
5、提高博物馆社教宣传力度、活动质量;
6、提升博物馆学术研究与成果、课题论文、对外合作与交流数量;
7、规范藏品保护管理、制度、藏品账目信息等;
8、加强工作人员培训、讲解服务。
为实现上述目标,我馆将采取以下重要策略与措施:
一、宗旨和使命定位
1.宗旨: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展现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魅力和精髓;保护陶瓷文化遗产,展现中国古代陶瓷作品的精美和艺术价值。
2.使命定位:以收藏、探究、传播华夏历史文化为目标,为公众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体验和艺术、科普教育。
二、发展规划
(一)发展目标:
长期发展目标(10—5年):晋级非国有一级博物馆、中国AAAAA社会评估单位、国家科普教育基地。
短期发展目标(3年):国家二级博物馆、中国AAA社会评估单位、省、市级科普教育基地。
(二)特色发展:陶瓷特色
(三)功能定向
集文物古迹展示、历史教育、考古文化、文化创意、旅游休闲为一体,以展示宣传,保护修复、挖掘传承、发扬光大河南陶瓷文化、商汉酒文化;收藏历史记忆,保护文化遗产,传承中华文明,传播科学知识,服务社会大众,促进经济发展,提高人民生活品质,引领全国民营博物馆发展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、实现文化河南、打造郑州历史文化名城作出积极贡献。
主要服务对象与业务:
(一)长年面向海内外接待嘉宾及旅游观光团体;
(二)大、中、小学生进行文化教育、科学教育的基地;
(三)研究生、进修生、访问学者学习和研究的基地;
(四)接待国际知名博物馆巡回展览;
(五)国内各博物馆交流展出的平台;
(六)中国陶瓷文化、商汉酒文化遗产展示基地;
(七)陶瓷文化、商汉酒文化研究中心;
(八)市民休闲、娱乐场所。
三、具体落实措施
(一)博物馆基本设施
(1)藏品库区设施。藏品库区应由藏品库房、缓冲间、藏品暂存库房、鉴赏室、保管装具贮藏室、管理办公室等组成。
(2)陈列区设施。由陈列室(下设多个主题展示馆)、美术制作室、陈列藏品贮藏室、进厅、观众休息室。报告厅、接待室、管理办公室、警卫值班室、厕所等部分组成。
(3)技术及办公用房设施。由鉴定编目室、摄影室、实验室、修复室、文物复制室、标本制作室、研究阅览室、行政管理办公室及其库房等部分组成。
(4)藏品防护设施。包括温湿度、防潮、防水、光照、防烟尘、防有害气体、防虫、防鼠、防盗、防火等要求。
(5)安防设施。视频监控系统、通讯系统、报警系统、警备中心。
(6)服务设施。服务台、休闲区、互动体验、宣传留念、资料参阅。
到2023年,基本实现管理运行现代化、陈列展览精品化、藏品管理规范化,社会服务标准化,队伍建设专业化,持续在文博行业树立品牌、赢得口碑、集聚人脉、拓展客源,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贡献。
(二)主要任务
1.及时更新优化常设陈列。
紧扣时代脉络,服务中心工作。使展览做到常办常新、常换常新。做好展览配套工作。落实“策展人制度”,组织精干力量投入重要展览项目的策划、内容设计、形式设计、展陈制作、布展等环节中,细分市场需求,明确观众定位,增加知识性、趣味性与参与性,提升展览吸引力。做好展览配套图录、宣传册页、海报背景板、文创产品的设计制作以及辅助展品回收利用等工作。将藏品管理作为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,以藏品征集为引领,切实做好藏品保管,保护、研究、利用工作。
2、大力开展藏品征集工作
丰富特色藏品,以社会捐赠为突破口,通过新媒体发送倡议书的形式,鼓励公众参与文物保护,激发社会热心人士的捐赠热情,加强以捐赠形式征集藏品工作的开展。
3、狠抓藏品保管工作
扎实推进填制藏品档案等基础工作,加强藏品实体管理,利用好藏品管理系统,推进藏品库房智能化管理,探索建立“藏品风险内控机制”。
4、加强藏品保护工作
做好藏品保护性修复和复仿制工作,馆内齐抓共管、密切配
合,探索建立在展易损文物定期轮换、复仿制品替换工作机制,推动特色文物保护装具开发和运用。
5、深化藏品研究利用
着力挖掘藏品历史文化内涵,深入研究馆藏、成系列的藏品,编撰出版相关书籍、策划组织临时展览。
6、加大学术研究力度,为博物馆行业赢得话语权。
依托馆藏资源开展学术研究,结合实际开展博物馆业务研究。结合实际,加强博物馆学理论与博物馆业务研究。重点围绕藏品鉴定、藏品分类、藏品编目、藏品保护、展览策划、展览内容、陈列布局、设计创意、社教宣传、安全保卫等业务进行探讨,发挥理论指导作用,推动学术研究成果向业务实践转化。提升业务水平。
7、理顺学术研究体制。
建立学术委员会、专家咨询委员会、建立客座研究员、访问学者制度,切实发挥外聘专家的引领、示范和带动作用;尝试建立馆级课题和高级别课题培育制度,以课题制带动学术水平的提高、加大对学术研究成果的奖励力度,激励全馆员工从事学术研究、发表学术成果。
9、社教活动以创建“基地”项目为目标
两年内争创“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”、“科普教育基地”等。全面提升文化服务水平,将社会教育作为履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职责的重要抓手,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导向,以创建“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”“科普教育基地”为目标,以特色教育项目为载体,全面提升社会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。
10、开展流动展览活动,加强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
秉持绿色环保理念,依托馆内各项展览,设计制作经济实惠循环利用的小型流动展览,结合馆藏文物开展“四进”“四出”活动,传播文物知识、拓展参观客源。
11、强化讲解服务能力
定期开展讲解业务培训,鼓励讲解员钻研业务,培养专家型讲解员,确保讲解生动、形象、准确、客观。拓展志愿者来源,建立专兼职讲解员队伍;探索建立会员制度,提供优质周到超值服务,培育会员忠诚度,做好参观接待工作。
12、构建公司合作运营新模式
以社会效益为出发点,加强馆藏资源挖掘、开放和共享,吸引社会力量深度合作,探索构建博物馆-公司合作运营新模式,建立优势互补、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,联系第三方合作公司提供专业的团队进行整体规划和研发生产、经营,博物馆逐步实现从经营主体到管理/投资主体转型: 实现资源方、设计方、生产方、资本方、营销方、经营方等跨界合作与融合。
13、宣传与交流合作
加强宣传推广和机构交流,宣传推厂与博物馆之间的展览合作,学术交流和技术交流日益密切且愈加受到重视。三年规划期内,瓷源博物馆将加强本土的营传推厂力及馆际、跨界、合作交流,促进博物馆与学校、科研院所、媒件、企业、社会团体等的跨界合作、整合社会资源,扩大影响力。
14、优化队伍建设,加强人才培养
以业务发展为导向,引进一批研究和管理人员,充实人才储备,建立起完备的专业人才梯队。建立与国内、外教育及文化单位的合作新渠道,不断扩大人才自主培养的广度和力度,努力探索博物馆事业发展各类专业人才的长效培养模式,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。逐步完善合同制聘用人员的管理与发展机制,建立起能进能出、能上能下的人才流动机制,保障人才成长,稳定人才队伍,优化人才结构。并将工作任务纳入员工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,细化到员工年度目标管理任务中去,将完成情况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。
四、保障措施
1. 组织与管理保障: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团队协作,确保人员科学管理的顺利实施。
2. 资金方面保障: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各界资助,同时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来源。
3. 信息安全建设:引入先进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和管理系统,提高工作效率;加强虚拟化建设,打造线上虚拟展厅、数字藏品等,进行多元化推广传统文化。
4. 物理安全防护保障:加强对藏品和展览的监控安全保护,确保博物馆的安全运行。
五、未来愿景
未来的郑州瓷源博物馆将会是更加高级的科技与艺术的结合,将会是国家一流文旅景区基地,将会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博物馆,推动华夏文化事业发展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