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瓷源博物馆
2023年度工作报告
2023年以来瓷源博物馆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,继续保持了博物馆良好有序的正常运行,并紧密结合本年度工作计划,使得博物馆各项工作正常开放和运转,重点完成了馆校学术交流、文物藏品知识挖掘、讲解员培训、科普宣教活动、开发文创与展示、馆际间专题展览与合作。现讲本年度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:
1. 馆校学术交流合作及课题论文探究
为进一步促进博物馆与校园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,3月初始,我馆与河南建筑职业学院建筑系强强联手,深入沟通、共同探讨“馆校结合产学研”相关课题项目交流会、学生志愿者招募活动、举办仰韶文化课题论文研讨会等。鼓励馆员与高校的学术积极互动,既加强了自我学习,又提升了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。在多次的交流中,增进了双方学术研究的友谊,更好的弘扬了学生志愿者热爱传统文化的精神情感。
今后将继续发展博物馆志愿者,让博物馆和志愿者相互支持,共同发展。
2. 文物藏品知识挖掘、讲解员培训及业务提升
博物馆在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基础上,开展了补充博物馆的系列性藏品征集及知识挖掘讲解员业务培训,一方面补充馆藏增加数量,进一步完善了数字化馆藏资料信息,一方面加大了对文物知识层面的深度学习、馆内讲解员业务的提升培训力度。后期我们将持续深挖馆藏文化的艺术知识,使博物馆藏品能够更好的展示,并将其转变为内容传播开来,把文物讲活。
3. 开展丰富的“四进四出”宣教活动,真正做到“走出去,请进来”
每年的5.18国际博物馆日都是重点工程项目,为了做好今年的“5.18国际博物馆”日,我馆全体人员积极策划,从方案到筹备到落实活动,都呈现出了本馆陶瓷文化特色。我馆还积极联合其他博物馆、媒体共同举办进社区科普教育活动,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科普教育活动、中小学生博物馆研学活动4场次,扩大了博物馆社会教育的范围,让博物馆教育真正走出去,让文物科普教育走进社区群众、走进企业员工,丰富了各层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在宣传上,我馆以新闻媒体为基础进行,借助顶端、抖音、今日头条、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进行传播博物馆展览和藏品等文化知识,线上阅读量累计约16万人次。
炎炎暑期中,我馆与河南商报小记者、大河报小记者、河南广播电视台小记者、郑报融媒等紧密合作的系列研学助力双减科普教育活动;措施常态化、规范化,增添了博物馆科普教育动手活动、趣味体验活动,让更多的爱好者参与了其中。这些多样的、有意思的科普教育活动,吸引参与人数累计12余万次。
4. 馆际间专题展览合作
为进一步促进博物馆馆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,共同开展学术研讨会、举办社教活动、进行文创交流等。继续鼓励馆员参观学习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优秀的展览和社教,进行自我学习,提升专业知识。
加强与国有博物馆、非国有博物馆的专题展览交流,联合其他省市博物馆推
出中原陶瓷艺术展,让中原文化“动”起来,与社会上的收藏家合作举办专题性临时展览,吸引社会力量参与,更好发挥博物馆传播文化的作用。同时,把线下展览数字化,与线上展览相结合,利用新媒体进行云传播。
5. 加强开发文创与展示
我馆安排文物展测人员、专业技术人员、教育部人员、文化产业部人员等共同研究衍生品的的开发10个品种,并联合其他博物馆、企业等共同合作,建立了文创产品区和文创交流平台,形成深度合作共赢,为下一步更好的侧面宣传和展示博物馆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6. 党建与培训
党建与培训 | 照 片 |
主题月份 | 活动情况 |
3.7 学雷锋i科普主题服务活动 |
|
3.16 学习二十大党课 |
|
5.17 党建内训 |
|
8.30 党课暨清廉社会组织建设书记培训 |
|
11.28 消防安全学习 |
|
7、荣誉
荣誉名称 | 照 片 |
5.6 荣获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|
|
8.30 获得科普基地联盟认可
|
|
9.18 郑州市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名单 |
|
9.2 荣获市第五批科普基地
|
|
10.30 获得先进集体荣誉 |
|
8、其他
本年度博物馆坚持进行免费开放,圆满完成各项接待,入馆客流量达约15万余次;在文物保护、常规陈列和临时展览方面,能做到持之以恒,立足细节;
2024年我们将积极争取创新馆内陈展新主题、馆藏的更新、环境的改造。